2008年5月19日 星期一

美國進入節儉時代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克裡斯蒂婭•弗裡蘭(Chrystia Freeland)
2008年5月19日 星期一
長期以來,普通美國人的富裕生活一直是美國生活方式最為強大的廣告之一。1959年,當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在莫斯科與赫魯曉夫(Nikita Khrushchev)辯論時,尼克松承認,蘇聯可能已「在火箭發展(以探索外太空)方面」超過美國,但他驕傲地以彩電和廚房電器為例,表明美國的實力。
30年後,當我作為一位交流學生到達前蘇聯時,美國的個人財富一直是美國吸引力的重要一部分。在當時的基輔,與外國人聯繫仍相當危險,因此我的朋友們大多是持不同政見者及其支持者們。然而,甚至在這種高度政治化的環境下,我家裡富足的物質生活也是他們重點關注的東西。
對於美國消費文化而言,這一經歷可能是我永遠的一個弱點。我不願購物(這可能是源於我不確定的審美判斷),但從原則上來說,我喜歡這個國家在商業上的繁榮。收款台通道的自由選擇與在書店、虛擬空間或投票站裡的自由選擇差不多。我認同尼克松的說法,即美國消費主義的輝煌之一是多數人都應買得起奢侈品(當時是彩電,現在是iPod)。
因此我略帶遺憾地意識到,美國的放縱時代似乎正讓位給節儉時代。例如,本月早些時候,沃爾瑪(Wal-Mart)執行長李•斯科特(Lee Scott)告訴我和我的同事,他的一些行為謹慎的顧客購買的意大利麵已從32盎司變為48盎司,每盎司價格更低。瑪莎•斯圖爾特(Martha Stewart)的支持者們似乎也感受到了這種緊張。同名公司的執行長蘇珊•萊恩(Susan Lyne)表示,客戶已開始要求一些沒有那麼多奢華配料的製法。這仍是美國,一些節儉者甚至用宗教語言來描述他們在個人財務上的變化。《邁阿密先驅報》(Miami Herald)記者納塔利•麥克尼爾(Natalie McNeal)表示,她已「宣誓節儉」,並與她的博友們分享減少支出斗爭的經驗。她的博客名為「Frugalista Files」(本周的難題是花16美元買一件T恤是否可行)。
美國經濟正在放緩,可能會步入衰退,因此毫不令人吃驚的是,一度不知疲倦的消費者們正在喊暫停。但與適應更少薪資、經濟不安全性上升的短暫時期相比,美國人需要做出的改變——以及正在做出的改變——要更多。金融危機有許多複雜原因,但也有一個非常簡單的原因。就像美聯儲(Fed)前主席保羅•沃爾克(Paul Volcker)上周在一次罕見的演講中所言:「所有美國人都熱衷於以超出生產能力的水平支出和消費。」這個原因不是只有經濟學博士才能理解。麥克尼爾的博客更關心得到Dunkin' Donuts的免費糕點,而非解決全球金融失衡,但她卻得出了與沃爾克相同的結論:「我們太多人支出太容易,不會考慮我們的金融未來……結果呢?我們得到的是持續送給我們的骯髒禮物:信用卡差額。」
如果美國的Frugalista博友們能夠堅守承諾,他們的個人經濟狀況肯定會變好,美國和全球經濟也如此。但這種必要再調整不會沒有痛苦。所有人都希望,美國消費者不會對他們的支出嗜好采取冷火雞方法,因此政府在6月將對消費者實行600美元退稅政策;這些財政激勵旨在讓他們消費,而非儲蓄。
可能更為重要的是,許多美國家庭享受到的便捷貸款可能掩蓋了該國活躍資本主義最令人擔心的問題之一。那就是,盡管美國整體經濟增長,同時美國多數有智慧——或最幸運——的公民得到的回報有所增長,但美國家庭收入中值似乎已限於停滯。
在與赫魯曉夫的辯論中,尼克森知道,堅持表示美國的任何一個藍領工人都可以享受消費的樂趣,這點很重要。長期以來,美國資本主義的實力一直是美國將超級成功人士奉為英雄而非惡人的文化本能。這種態度取決於機會均等的強大假設和這樣一種看法:即便他們不是富豪,努力工作的普通人也會生活無憂。如果麥克尼爾少購買一雙她喜歡的露趾女鞋,這對她也不會產生什麼太大影響,但如果像她一樣的人都開始認為,經濟低迷將對他們產生根本性不利影響,那麼由此帶來的政治後果將遠遠超過時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