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8日 星期三

理專力捧的…別盲從

2010/06/16【經濟日報╱趙靖宇】
世足賽開打,總算對熱愛足球的歐洲、南美、非洲等區域注入一點活力,兩岸也因進入端午節假期,市場顯得風平浪靜,投資人問,此時可以進場了嗎?
銀行通路給你的答案是肯定的,但最近理專不再叫你搶進中國、巴西,而是教你要重視風險,組合基金、高收益債成為市場主力。
在此,我要呼籲理專,不要叫老先生、老太太們去買他們根本搞不懂的商品,高收益債只是名字好聽,其實風險不低。
那麼,基金公司與銀行通路到底是怎樣的依存關係?請看以下兩則報導:
「2010.3.25,為衝刺基金銷售量,向來視銀行理專為「衣食父母」的基金業者,砸下大筆預算給理專當佣金或辦各種活動,就是希望有較佳的募集成效,也讓理專荷包滿滿。因基金公司銷售基金給高額佣金,一位銀行總經理就說:「有理專的薪水比我還高!」
「2007.7.9,公民營行庫全面宣示進軍財富管理,原因是財富管理的收入是手續費,不會有呆帳,頂多要面對的是客戶申訴。手續費收入比重愈來愈高,大部分貢獻都來自理專,某銀行理專平均一人一年可以賺到1,200萬元手續費,某銀行董事長自爆理專薪水比董事長還高……」。
以上兩則報導的日期,分別出現在金融海嘯和南歐債信風暴前夕,其中1,200萬的數字,是用2006年某民營銀行公布財富管理手續費收入,去除以理專人數換算出每位理專的貢獻度。接著,2007年海外基金銷售金額衝破新台幣2兆元新猷。
2009年底境外基金金額再度突破2兆元,2010年3月,我們又看到理專收入比董事長、總經理還高的新聞。
基金觀察家應該討論基金產品的優劣或基金投資趨勢,干理專啥事?但反推回去,很多人得到的資訊,正是基金公司透過銀行通路傳達出去,往往理專舌燦蓮花之嘴,才是你決定投資與否的關鍵。
從2007年看下來,投資人對銀行及理專的貢獻可說是「惠我良多」,但在這開個玩笑,下次再看到這樣新聞時,不要急著當理專,趕緊找你的理專贖回基金吧!
我給投資人的結論是:
1.別跟理專太麻吉,有時交情會害死人。
2.理專告訴你產品非常穩健且報酬很高,最好三思而後行,高報酬伴隨高風險是至理名言。
3.理專愈是積極,代表利潤愈高,你一定要考慮熱賣商品的進場點,若屢創新高,漲幅過大,最好不要太躁進。
(作者是知名基金理財作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