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9日 星期二

中國六年來首次要為“保八”而戰

(2008-09-08 ) 陶冬
北京奧運會是所有中國人的驕傲。第二十九屆奧運會,應該是奧運歷史上最隆重、最成功的一次盛會。從開幕式的輝煌和創意到各國健兒的激情和參與,從中國人理念的改變到海外評論的讚譽,北京奧運都將凝固在奧運歷史的璀爛之中。作為一個中國人,筆者感到無尚的驕傲。
不過奧運會也帶來了許多意外。最令人跌破眼鏡的,不是中國高達51面的金牌,也不是劉翔的退賽,而是北京以外各地空空如也的酒店和飛機。出於反恐考慮,中國大幅收緊簽證限制,外籍遊客(非奧運)入境人數暴跌,商務客更少了近九成。五星級酒店入住率低至10-20%,外灘邊高級餐館據說一晚只能做一兩桌生意。普通市民更關注奧運賽況,生意火爆的不是奧運概念“全聚德”,而是外賣晚餐。旅遊銷情並不理想,不過中文網站的點擊率卻飆升。
毫無疑問近來汽車與房地產銷情頗為慘澹,工業生產也明顯下滑,領先指標PMI(採購經理指數)更在七、八月連續兩個月不到48。低於50的PMI讀數,意味著經濟活動由擴張轉為收縮,意味著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目前可能低過8%。
這是奧運效應,還是更長期的趨勢?從電力數字來看,全國發電/電力消費在七月份環比增長6.6%,繼六月之後再次明顯回落。北京七月發電下降0.4%,天津、河北也大幅放緩,這些應該與奧運期間減少生產、清潔空氣有關。但是廣東省七月發電也下降3.5%,福建下降2.7%,這些與奧運會沒有關聯。事實上中國30個省市中三分之二的電力消費在七月份增長都慢過今年上半年,相信大多數與奧運無關。
瑞信研究部曾在上周向138家上市公司作出問卷調查,多數公司認為中國經濟在放緩。29%的受訪者認為海外市場放緩明顯,27%指向珠三角地區,25%指向長三角地區,而只有11%的人認為北京所在的華北地區是經濟放緩的重災區。45%的受訪者認為週邊環境是拖累經濟的主因,27%指向奧運會,不過有89%的受訪者(允許多次選擇)將股市、樓市、宏觀調控和收入增長疲軟當作目前經濟放緩的主因。當被問及何時經營環境可以改善時,僅有13%的公司說今年年底之前,33%認為明年情況可以好轉。有41%的受訪公司認為目前經濟能見度太差,無法預測經濟好轉的時間。一貫對中國經濟、市場充滿信心的上市公司,給出如此不確定答案,超乎筆者的意料。信心不足,投資自然會減少。
目前的經濟走弱,中國政府已有所察覺,而且基於就業和社會穩定的考慮,勢必運用貨幣、財政手段刺激經濟。筆者認為存款準備金率年內有下調空間,信貸額度有進一步上調必要。近期人民幣匯率持平,並不排除兌美元小幅貶值。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利息稅和出口退稅均可能出現調整。
刺激經濟離不開基建投資。筆者相信新一輪基建投資會逐步展開,但新投資規模短期內未必有坊間傳說的那麼大。基建可以將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穩定在9%左右,但無法獨立拉動經濟加速發展。基建從立項到設計再到動遷,需要幾年的時間,並不是幾千億資金扔下去,即時可以產生經濟拉動效應的。更重要的是,基建拉動的增長品質,無法與消費、出口拉動時相比。基建所帶來的企業盈利增長,也無法與消費、出口拉動的盈利相比。
溫家寶自2003年上任以來,可能首次(SARS期間除外)真正需要為保持8%的經濟增長而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