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0日 星期三

科技股暴跌

fortunechina 2008年09月09日
經濟形勢一片黯淡,收益和銷售預期走低,科技股紛紛下跌。
作者:Scott Moritz, Mina Kimes
由於美國和世界經濟放緩,捂緊了錢袋的消費者、預算拮据的IT部門和電信公司都使得科技部門的資金一再減少。
華爾街警示的信號顯而易見。納斯達克指數今年下跌了14%,自從八月以來跌幅達8%。
技術行業巨頭諾基亞(Nokia)最近也感覺到了壓力。這家排名第一的移動電話製造商于上週五警告說:“多個市場中消費者信心都在減弱。”由於未能達到競爭對手的降價幅度,諾基亞將在第三季失去市場份額。消息一出,其股價就下跌了10%至今年最低點。
其他著名公司,包括德州儀器( Texas Instruments)和康寧公司(Corning,主要為液晶顯示器製造玻璃),在降低其盈利預測後,股價紛紛跌至多年低點。 簡而言之,去年秋季技術板塊像一個經濟亮點,在房屋和信貸市場萎靡不振的情況下一枝獨秀,而現在卻成為拖累大盤的主要板塊。
一些股價回落現象令人震驚。舉例來說,電信設備製造商Ciena公司于上週四將其第四季度的銷售預期削減了24%,原因據稱是其在美國的主要客戶紛紛減少支出,包括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 、 Sprint和Verizon等。Ciena股價下挫了25%。
Ciena首席執行官加里•史密斯(Gary Smith)在與分析師關於公司收益的電話會議上陷入被動,分析師想知道這是不是2001年科技股崩盤的歷史重演。會議之後,史密斯在接受採訪時說:“我不會對此妄加猜測”,他說, “這不是所謂冰山一角” 。
然而事實上,這的確終結了Ciena連續18個季度營業額上升的記錄。史密斯說,客戶似乎在不確定的經濟形勢下採取了觀望態度。
再看看其他公司的情況,不難發現其他科技公司也正疲于應付。個人電腦巨頭戴爾公司(Dell)利潤未達到分析師預期,也未對其經營情況提供任何資訊。由於缺乏指引,投資者只好自己預測,使得該公司股票狂跌20%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戴爾公司正打算向合同製造商出售其工廠來降低成本。
晶片設計公司Marvell是蘋果(Apple)和Research In Motion公司的智慧手機部件供應商。上周,公司CEO希哈•蘇塔迪亞(Sehat Sutardja)在收益會議上告訴分析師: “在此關頭我們需要對市場前景更為敏銳,特別是下一季度,直到經濟重回正軌。” 自那以來,公司的股票下跌了17%。
Marvell稍後發表聲明,否認它正在調整其業績指引。但Marvell股價繼續潛水,因為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分析師阿納布•昌達(Arnab Chanda)考慮到公司將在歐洲和亞洲削減銷售,將其股票評級從“買進”降至“中性”。
另一個分析師也對此舉表示贊同。RBC分析師馬克•蘇(Mark Sue)說:“美國經濟處境艱難,人們對中國、西歐也憂慮重重,這樣的擔心並不利於技術供應商。”
房地產泡沫的突然破滅已經對美國金融界造成巨大損失。曾經用於技術升級的現金被調離去填補資產負債表。與此同時,歐洲經濟似乎也沒能倖免,和美國一樣不知何時探底。因此新產品如手機的消費正在下降。
在上個月的一份報告中,技術諮詢公司Gartner預測全球IT支出增長將放緩,從2007年的11%降低到今年的8%。展望明年, Gartner預測增長率還將下降到6%。
韜光養晦的時機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有實力的科技公司說,他們的客戶對於未來開支非常謹慎。
高通公司(Qualcomm)股價上個月底大漲23%,此前該公司宣佈它已經解決了一項與對手諾基亞為期兩年的訴訟戰。但現在它的股價下跌了9% 。高通公司首席執行官保羅•雅各(Paul Jacobs)接受CNBC採訪時說,人們正在推遲換手機的計畫。
甚至惠普(Hewlett-Packard)也在修改其利潤預期。在首席執行官馬克•赫德(Mark Hurd)的管理下,作為PC供應商,惠普已取代戴爾成為華爾街的新寵。在花旗舉辦的一次技術會議上,惠普首席財務官凱茜•萊斯加克(Cathie Lesjak)告訴投資者,該公司並不期望從其新收購的EDS公司獲得巨額收入。
相反,她強調這將是節省成本的大好機會。 “削減成本是我最喜愛的話題之一, ” 萊斯加克告訴投資者。 “我們可以大有所為” 。她說,該公司計畫2009年在前兩年的基礎上加大削減成本的力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