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2008.09.05
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 (UNCTAD)首席經濟學家佛拉斯貝克警告,東歐國家正面臨貨幣崩盤危機,可能帶來慘重的經濟衝擊。
佛拉斯貝克說,很多東歐貨幣因為投機炒作而大幅升值,「這些國家有陷入傳統經常帳危機的風險」。
他說:「這是我們見過的亞洲與拉丁美洲舊危機的新翻版。」
1997年時,許多亞洲國家的貨幣都因為無法承受債務與利息的重負而崩盤,經濟也瀕臨破產。阿根廷在2001年也遭逢類似的問題,披索急速重貶讓廣大民眾的畢生儲蓄付之一炬,並引發嚴重的暴動。
UNCTAD的年度報告指出,類似災難的許多成分已在東歐與中亞國家發酵。這些國家因為貨幣遭到高估,累積了「可觀的外債與龐大的經常帳赤字」,未來將面臨幣值急速逆轉、融資成本激升的威脅。
在1999到2007年間,東歐與俄羅斯貨幣對其他主要貨幣的幣值指數升高逾30%。這些國家的經常帳赤字也擴增到相當於國內生產毛額(GDP)的9%,是1999年時的兩倍多。
UNCTAD指出,保加利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與羅馬尼亞的經常帳赤字占GDP的比率,都已高達兩位數。
此外,各國央行為了抑制通貨膨脹而提高利率,則讓貨幣升值情況更加膨脹。而升息的結果反過來又助長外匯市場的利差交易,藉投資這些高利率的貨幣來套匯。
佛拉斯貝克說,高通膨國家的貨幣應該是貶值,不是升值。但如果貨幣貶值,卻會讓以其他外幣計價的債務更形增加。
UNCTAD指出,要處理這些失衡問題,若干調整是無法避免的事。「歷史顯示,調整的後果不是深度的經濟衰退,就是大幅的實質貨幣貶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