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4日 星期一

中國銀行業面對貸款狂潮後遺症

2010年05月14日 英國《金融時報》 吉密歐 北京報導
中國國家審計署(National Audit Office)4月底對中國農業銀行(ABC)總行和11家分行進行了審計,發現這家中國資產規模第四大的銀行存在高達數百億元人民幣的違規貸款。
此次審計發生在一個尷尬的時刻:幾個月後,中國農行將在香港和上海首次公開發行(IPO),預計籌資額將達300億美元,創下全球之最。
它也及時提醒人們,儘管經歷了十年的大規模改革,中國國家主導的欠發達銀行業仍然面臨著巨大挑戰。
中國的銀行,如中國工商銀行(ICBC)和中國建設銀行(CCB),如今已躋身全世界規模最大(按市值計)和最盈利的銀行之列,但就在10年前,中國的整個銀行體系還處於技術性破產的境地。
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中國政府展開了一系列的注資和不良貸款剝離行動,成功恢復了多數大型銀行的活力,然後將它們的少數股權出售給外國投資者,最後通過一些全球規模最大的IPO將它們推向股市。
這一進程還沒有完全結束,農行和很多規模較小的銀行尚未公開上市,但總體來看,這一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
“毫無疑問,中國銀行業較10年前有了長足的進步,當時它們大多已資不抵債,”惠譽評級(Fitch Ratings)分析師朱夏蓮(Charlene Chu)說。
“它們的資產負債表、資訊披露和財務狀況都有了大幅改善,但要成為其他國家那種真正的商業銀行,它們仍有很長的路要走,有時投資者對它們的進步評價有點言過其實了。”
多數分析師認為,所有中資銀行(它們的多數股權基本上仍歸國家所有)面臨的最大挑戰,就在於其貸款的品質,尤其是在經歷了去年國家指令性的瘋狂放貸之後。去年中國銀行業新增貸款較上年翻了一番,達到9.6萬億元人民幣(合1.4萬億美元)。
“中國的情況非常像西方2007年和2008年時的情形——那是一場流動性催生的資產泡沫,”獨立風險顧問董樂明(Lonnie Dounn)說。
“隨便走在中國的一條大街上,看看有多少空置多年的建築物,然後問問自己,它們為何不是一些銀行資產負債表上的不良貸款呢?”
董樂明表示,大部分銀行的資產質量數據“完全缺乏可信度”。他還說:“很多貸款永遠也收不回來,但銀行仍然不斷展期,只要利息支付還在繼續,就稱之為優質貸款。這是屬於隱性政府支出,最終將在政府不得不再次重組銀行資本結構時體現在銀行紓困計畫中。”
雖然在銀行上市前後就位的風險管理程式改善了對它們的監督狀況,但分析師表示,去年的信貸狂潮使過去取得的很多成果都化為烏有。
按揭貸款和房地產開發貸款去年大幅上升,幫助吹大了房地產泡沫,如今政府正努力在不戳破泡沫的情況下給泡沫放氣。
另一個令人關切的領域是向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發放貸款的大幅增長。
中國省市一級政府不得通過發售債券或銀行貸款直接融資,所以它們經常通過設立隱含政府巨額債負擔保的空殼公司來避開相關規定。
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估計,去年約有3萬億元人民幣的新增貸款流向了這些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其中大部分貸款僅由省級政府提供信用擔保,而沒有實際抵押物。
令人擔心的是,許多使用這些貸款的橋樑、下水管道和公園等項目將幾乎或者根本沒有回報,迫使地方政府只得尋找其他方式償還貸款或違約。
好消息是,中國的銀行監管機構被認為是其所有金融監管機構中最有效率的一個,並且它們已採取初步措施來防範潛在問題。
銀監會已經開始遏制貸款的過度增長,限制向某些行業發放貸款,迫使銀行籌集新的資金,為日後資產品質惡化提供緩衝。
中國的一些銀行已宣佈,將通過發售股票或可轉換債券籌措至少930億美元資金。
“我們知道今後會出資產品質問題,但至於這是否會導致一場銀行業的系統性危機,那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朱夏蓮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