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5日 星期一

中國銀行業眼下猛放貸 日後或償債

2009年 06月 01日
今年中國銀行業放貸規模的歷史性增長幫助全球第三大經濟體中國在全球衰退之際保持了增長。但有人擔心﹐這波信貸爆炸將意味著中國銀行業在數年金融改革之後取得的成就會倒退。
過去的幾年時間﹐中國國有控股銀行一直在努力轉型為商業性實體﹐從商業而不是政策因素方面來決定發放貸款。這些銀行攜手海外投資者以及國際專家﹐重組了旗下業務。
接著﹐金融危機爆發了﹐中國政府要求本國銀行幫助籌集巨額財政刺激計劃所需的資金。受此影響﹐今年前4個月﹐中國銀行業發放了人民幣5.17萬億元(合7,571.5億美元)的新增貸款﹐比2008年全年貸款總額都多。
本地銀行否認它們降低了貸款標準﹐以滿足政府發放更多貸款的要求。
中國資產最大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發言人汪振寧說﹐我們從未放鬆過風險控制評估﹐即便是對政府刺激項目和基礎設施貸款也沒有放鬆過。
但這波放貸熱潮所帶來的代價正日益明顯。
如此迅速的發放貸款給銀行的利潤率帶來了損害。儘管銀行的有息貸款增加了30%﹐但今年以來大多數銀行的利潤都出現了下滑。此外﹐這些貸款是在企業利潤大幅下滑的情況下發放的﹐因此已經有初步跡象顯示﹐更多的貸款正開始質量下降。
研究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合伙人、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客座研究員榮大聶(Daniel Rosen)說﹐所有人都認同中國的刺激性放貸正在損害銀行未來的資產負債表。
榮大聶說﹐眼下採取措施支撐經濟增長是可以理解的﹐但掠奪銀行資產負債狀況並不是一個復蘇策略。
問題是﹐未來不良貸款帶來的代價是否抵得上當前的經濟狀況好轉。如果中國的刺激計劃能夠推動經濟增長重回軌道﹐那麼政府稅項收入會持續增加﹐政府應該有實力救助銀行的任何損失。但如果經濟復蘇陷入停滯﹐不良貸款可能會成為未來政府財政面臨的越來越沉重的負擔。
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經濟學家馬國南預計﹐從1996年到2006年﹐中國政府和私有投資者投入了大約人民幣3.8萬億元(當時約合4,750億美元)﹐對中國銀行業進行了資本結構調整。
中國政府承認大舉放貸存在風險﹐不過表示對經濟的提振作用值得它這樣做。中國央行副行長易綱上個月發表講話說﹐金融危機情況下的貨幣信貸較快增長是利大於弊的。他補充說﹐我們也要考慮信貸增長的可持續性問題和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目前﹐不良貸款約佔中國銀行系統貸款總量的2%﹐比例相對較低。分析人士認為中資銀行眼下正在延期而不是收回問題貸款﹐因此不良貸款比例不會很快上升。實際上﹐監管機構1月份特別指示銀行對受到經濟低迷影響的企業提供支持。
不過﹐有其他跡象顯示企業在償還貸款上面臨更多困難。所謂的“需要關注類”貸款──也就是銀行認為有潛在問題﹐但尚未被官方認定為不良貸款的貸款──正在開始上升。據中國四大上市銀行的財務報表﹐2008年四大銀行需要關注類貸款總計為人民幣76.9億美元。相對於貸款總量來說﹐這個數目並不大﹐不過仍與2007年的情況大相徑庭﹐當時四大銀行需要關注類貸款減少了人民幣2027.4億元。
分析人士說﹐沒有足夠的歷史信息來預測在當前的經濟低迷中﹐中國的不良貸款可能增加多少。主要擔心的一個問題是政府施加的壓力可能會使銀行對貸款人的篩查不嚴格﹐導致不良貸款迅速上升。
惠譽評級(Fitch Ratings)駐北京分析師Charlene Chu說﹐真正推動放貸的是政府的信貸政策﹐而不是銀行自身的內部決策。她說﹐中國政府希望通過推動銀行放貸﹐使經濟恢復強勁增長﹐讓所有的損失自生自滅。
四大銀行否認這種說法。另外一家國家控制的銀行中國銀行發言人王兆文說﹐我們當然沒有放鬆標準。
不過﹐不斷放緩的經濟如今正對早些年發放的貸款造成損失。王兆文說﹐中國銀行承認2009年一季度新增不良貸款約人民幣50億元﹐去年同期約為人民幣20億元﹐不過該行仍在削減不良貸款總額。他說﹐貸款人都是在金融危機期間遭受了衝擊的出口企業。
今年放貸的競爭加劇﹐進而拉低了息差。據中國央行的數據﹐儘管有關部門並沒有下調基準利率﹐今年一季度平均貸款利率降了0.80個百分點﹐降至4.76%。
據北京研究公司Dragonomics 的數據﹐2009年一季度﹐中國14家上市銀行的利潤較上年同期下滑8.9%。在利潤不斷下滑的情況下﹐銀行可能會更有可能轉向政府尋求解決不良貸款。
Andrew Batson / Jason Leo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