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英國《金融時報》克萊夫•克魯克(Clive Crook) 2008-09-09
今年7月,在解釋緊急救助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的應急計畫時,美國財長漢克•保爾森(Hank Paulson)對美國參議院銀行業委員會(Senate Banking Committee)表示:“如果你口袋裏揣著火箭筒,而且別人也都清楚這一點,那麼你可能並不需要使用它。”
保爾森所言無疑是真的,但有時候你不得不證明自己不是在唬人。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情況就是如此。
美國財政部7月份表示,政府準備無限制提供貸款以維持兩家機構的運轉。聲明最初似乎起到了效果。當然,這個承諾是可信的。美國財政部知道,市場也知道美國財政部知道,不能允許這兩家機構停止運轉。
房利美和房地美是兩家私人所有但受“政府支持”的混合體,逾5萬億美元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由其擁有或擔保。它們在美國住房市場中已是不可或缺的。維持它們的運轉對於住房市場的復蘇前景至關重要;沒有它們,房價觸底將遙遙無期,廣泛經濟復蘇也幾乎沒有實現的可能。
美國財政部支持這兩家機構的承諾一度支撐了其股價,但隨後市場信心再度消退。兩家機構借貸成本相對於美國國債收益率的溢價不斷上升。對於兩家機構的所有者和債權人,保爾森的承諾並未解決他們對其投資合理性的困惑。他必須採取行動消除這種困惑。
保爾森在這方面的所作所為值得讚揚。對於共和黨政府來說,將兩個如此龐大的企業收歸國有,並將其全部資產與負債計入公共部門的資產負債表,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根據新方案,美國財政部本身將通過買入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直接支持住房市場。這也需要一種本屆政府通常不具備的思維靈活性。
兩個月前,保爾森強調了援助房利美和房地美、使它們能夠作為私有實體繼續運營的重要性——因為他們必須這樣,保爾森說道。此番論調已經成為過去。
最終,儘管納稅人負擔達到數以百億美元計(在一切結束前或許會達數千億美元),但財政部昨日的舉措並未引起爭議。兩党總統候選人都對此表示支援,承認需要保持抵押貸款融資的流動。不過,在國有化的條款上,他們可能會存在分歧。
兩家機構的股東應當一無所獲:這兩家機構由於自身的無能而失敗。兩家機構的董事會均應解散——據報導,這正是美國財政部的要求。較長遠的目標(最早可由下屆政府實現)應是讓政府盡可能遠離住房市場。
這意味著要將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規模分拆到足夠小,足以承受破產的影響,並將它們私有化。如果沒有隱性公共補貼,這些公司就不能在盈利的情況下履行其職能(向抵押貸款市場提供流動性),那麼它們就根本不應該承擔此項職能。
美國接管“兩房”引發CDS違約危機
英國《金融時報》阿利娜•范•杜恩(Aline van Duyn)紐約報導 2008-09-09
美國政府接管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引發了信貸衍生品市場(62萬億美元)上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違約危機,帶來了交易商如何解除價值巨額美元的合約問題。
儘管在美國政府接管之後,這兩家抵押貸款集團價值1.6萬億的債務被視為是安全的,但被政府“接管”,在信貸衍生品市場上便等同於破產。
這引發了信用違約互換(CDS)的違約危機。這種工具為固定收益資產提供一種保險形式。如今市場中的交易商正設法結清這些合約。
涉及房利美和房地美的CDS確切數額尚不可知,這反映出這一市場的隱秘性,但這些合約是廣泛交易的指數的一部分,因此可能數額巨大。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的分析師稱:“未結清的名義保險數額可能相當大。”
行業組織國際互換和衍生工具協會(ISDA)昨日表示,將推出一項協議幫助清算涉及“兩房”的信貸衍生品交易,並在適當時候公佈更多詳情。
圍繞“兩房”CDS合約的不確定因素突顯出完善結算及交易過程的必要性。監管者已經向CDS交易商——包括所有大型金融機構——施加壓力,要求降低結算和交易風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