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0日 星期六

中國十年一變的大趨勢

(2010-02-12 ) 陶冬
投資中國,其實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十年看對一個大趨勢便足夠了。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經濟的大趨勢是出口熱。小平南巡之後,經濟特區崛起,東南沿海地區湧入大量外資。在外部大環境上,全球化生產外包方興未艾,香港、臺灣工廠轉移。這些使中國的出口產業出現了一次質的飛躍,我們成了世界加工廠,中國經濟的第一桶金也是由此而來的。在這個過程中,曾經發生過許多重大事件,如亞洲金融危機以及朱鎔基的鐵腕調控。不過今天回首望去,那些事件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的浪花,早已無影無蹤了。出口熱,才是大故事、真故事、賺錢的故事。
在剛剛過去的十年,中國經濟的大趨勢是房地產熱。加入WTO,將中國經濟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重組銀行、清理資本市場先後完成,由此帶來了信貸的巨額擴張,資產的潛在價值得以釋放。資產價格暴漲,城市人口資產收入大增,是那十年的風景線,而此又帶來了一輪產能擴張、基建擴張,內需開始成熟。這個過程中,石油價格由每桶20美元飆升至140美元,再跌回30美元。全世界金融銀行業,差一點在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中沒頂。不過十年後再看這些,也不過是潮起潮落。房地產熱、基建熱,才是改變中國經濟長期發展軌跡的大故事、真故事、賺錢的故事。
今後的十年中,中國經濟的大趨勢又是什麼?筆者認為,消費乃大故事。在2008年,美國占全世界消費的30%,中國僅占4.3%,至2020年中國估計可以占到全世界消費的23%,略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擴大內需的口號其實已經提出多年,國民整體購買水準也有明顯提高。不過經濟由出口主導向內需拉動的轉型上,過去幾年卻效果不彰。這場金融危機,令主動轉型變成了被迫轉型,美國人“寅吃卯糧”的生活方式已經走到盡頭,中國靠出口(主要是出口至美國市場)拉動的增長模式自然變得難以為繼,起碼失去了進一步上升的空間。
這兩年其實在刺激消費上,政府做了許多工作,例如由匯率升值轉向鼓勵加薪。目前中國的巨額順差是不可持續的,人民幣升值可以縮減貿易順差,但是出口訂單和經濟好處卻流向其他國家。近年政府開始容忍甚至鼓勵工資上漲。這樣做也可以降低出口競爭力,削減順差,不過好處卻留在中國工人口袋裏(當然所產生的通脹壓力另當別論)。筆者相信政府在削減個人所有稅、增加社會保障上,也會有進一步的行動,以減少消費者後顧之憂,增加可支配收入。
筆者看好中國消費的最大原因,是取消戶籍制度及城鎮化。中國現有的城市消費力已經不弱,而且還會進一步增長,不過指望這個消費群的消費在若干年內再翻一番是不現實的。但是筆者預言中國會通過城鎮化,在今後十年製造出另一個五億城市消費群體,這將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移民潮(戰爭、饑荒、疫情除外)。
農民進城或就地工業化的初始資金,是關係到城鎮化過程成敗的關鍵。筆者認為,農民宅基地轉售的政策勢必開放,農地按揭、轉讓政策也勢必開放。而此可以啟動中小城市的商業活動,令中國的消費版圖由“點”向“面”鋪開。
提起城鎮化,許多人馬上聯想到房地產。其實那些新城市人口的購買力與當下商品房的售價之間差距頗大,相信他們的居住會由政策房來解決。不過無論他們買不買商品房,解決新城市人口的居住必需水泥、鋼鐵。另外,一旦農村人口進城,手機便由奢侈品變成必需品。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是解決城市交通阻塞、擴大城市腹地的主要手段。筆者以為,城鎮化會帶來一系列消費的變局,增長點與消費模式可能與過去城市人口所經歷的不同,這裏不過是提出幾個抛磚引玉的看法,而真正的商機需要讀者自己去思考、去發掘、去實現。
坦率地說,站在2010年,還看不清楚中國消費十年後的旺景。不過在1990年,誰想像到了中國會成為世界的加工廠,並付諸投資行動,他就成功了。在2000年誰想像到了房價會翻幾倍,並付諸投資行動,他就成功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