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7日 星期二

陶冬:中國經濟 出現好轉訊息

【經濟日報】2009.02.13
瑞士信貸董事總經理、亞洲區首席分析師陶冬指出,中國經濟已經出現好轉的訊息,但對於近期很多人期待中國成為全球經濟的救世主,他則認為,中國可以視為汪洋中的「一塊浮木」,但不能當作「諾亞方舟」。
陶冬昨(12)日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指出,中國最壞的情形已過去,經由政府政策性的刺激方案,可望使中國成為全世界中率先經濟脫困的國家。但由於全球基本面仍差,中國不可能成為全球經濟的救世主。
陶冬分析,中國經濟好轉的訊息,可從最新兩個數字中觀察,一是中國甫發布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金額,高達1.62兆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加了8,000多億人民幣,更比去年12月單月多了一倍,這是創紀錄的數字,說明中國的銀行積極貸款。
第二個數字是1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鋼鐵和原材料的新增訂單復甦,陶冬認為,這也顯示出 中國中央及地方的基礎建設投資計畫已經見效,因而提升了鋼材及原物料的需求。
陶冬認為,中國刺激內需的方案,已經產生效果,雖然是不均衡的增長,但在世界其他國家仍停留在「口頭」上要擴大投資、刺激內需的時刻,中國政府已確實在做,這些訊息給他信心,中國經濟可望率先趨於穩定。
不過,陶冬認為,中國的經濟成長率,是來自「人為」的增長,中國出口仍將面臨嚴峻的挑戰,民間投資有待提振。在政府下了財政興奮劑後,最終還得來自民間消費及民間投資,經濟才能真正走向復甦。
陶冬認為,今年全球金融市場仍充滿不確定性,可能出現「大起大落」,由於投資人手中現金持有比例超過股票持有比例,且全世界央行都在注資救市,在充分的資金流動下,使金融資產有上漲的條件。但同時,金融風險的快速增長,又會產生將金融資產往下拉的力道,這使得金融市場不確定性甚高。
最近股市表現也反映出不確定性,陶冬舉上周美股表現為例說,美國1月失業飆升至7.6%,是16年以來最高;美股卻因對歐巴馬8,000億美元振興方案的期待而走高,這是典型的把壞消息當好消息,投資人的風險意識降低,利空鈍化,是否是適當的驅動,他感到懷疑。
陶冬表示,目前美國民眾對新任總統歐巴馬仍存有「幻覺」,這份過份的期待,最終仍會失望。因為現今美國經濟問題,不是單靠8,000億美元可以救得起來,這主要是儲蓄、信貸、監管等多方面失衡所致,後續仍有待一段長時間的重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