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日 星期二

歐元的前景

作者: Daryl G. Jones 時間: 2010年06月03日
歐元是否會滅亡?有援助計畫在背後力挺,短期內不大可能。但這一計畫也使歐元有可能被重新估值。
2007年,前美聯儲(Federal Reserve)主席艾倫•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曾向德國一家週刊表示:“歐元完全有可能取代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或是與美元平起平坐,共同擔任儲備貨幣。”
直到去年,人們並不認為格林斯潘的這種觀點過於激進,雖然暫時還不太現實。因此,自1999年1月1日首次發行以來(雖然它正式作為貨幣流通是在2002年),歐元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元的世界第二大儲備貨幣。事實上,在歐元問世之後的十年裏,相對于美元,歐元作為儲備貨幣的地位一直在上升,儲備市佔率從18%增至28%。
每天大約有3.3億歐洲人使用歐元,另有1.75億人使用與歐元掛鈎的貨幣。儘管如此,即便在今年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之前,歐元與美元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而這場危機更是使得格林斯潘此類言論顯得頗有誇張之嫌。歐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近期通過了7500億歐元的救市計畫,來援助歐洲債務危機,這表明歐元區將不惜一切代價,保護共同貨幣,因此,歐元不可能就此沉淪。(在上月宣佈之時,這項計畫被稱為“1萬億美元的救市計畫”,但隨著歐元持續走弱,其價值目前已經跌至9210億美元。)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個援助計畫恰恰暴露了歐元體系中嚴重的結構性缺陷。
歐元國家的尷尬處境:加入了一家不會接收他們為會員的俱樂部
1992年簽訂的《馬斯特裏赫條約》(The Maastricht Treaty)確立了歐元體系框架,規定成員國不能接受緊急財政援助。這項措施旨在控制不當財政政策的不良後果,確保歐元區更廣泛意義上的財政秩序。根據條約制定的《穩定和增長公約》(Stability and Growth Pact),要求所有歐元區成員國保持其財政赤字占國內和生產總值(GDP)的3%以下,債務占GDP的60%以下,並將過去12個月的追蹤通貨膨脹率保持在3.2%以下。然而一些主要成員國悍然違反了這些規定。
歐元區蓄意忽視自己制定的規則,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因為歐洲各經濟體之間的聯繫過於緊密,所以最終必然導致這樣的結果。歐盟的大部分成員國都互相借貸:西班牙持有葡萄牙三分之一的國債,西班牙又欠德國2380億美元;而義大利欠法國的債務,金額則是2380億美元的兩倍還多。當《馬斯特裏赫條約》要求歐元區指導希臘重組債務,由於歐元區多數大銀行都是希臘債務的持有者,因此,希臘債務重組的緊箍咒一念,他們立刻感到頭疼難耐。
原因之一:金融政策缺乏政治基礎
這場主權債務危機充分表明,在歐洲大陸上,各國經濟發展存在明顯差異,因此,並不適合採用“一刀切”的貨幣政策。事實上,西班牙制定的貨幣政策,旨在應對20%的高失業率;而德國的政策,則致力於預防經濟過熱。各成員國的經濟目標大相徑庭,而歐元區卻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治聯盟,來管理這些差異,這就註定造成其成員國紛紛無視《馬斯特裏赫條約》的局面。
這種差異,在日前的一則新聞裏得到了充分體現。該報導稱,當歐洲央行主席讓•克勞德•特裏謝(Jean-Claude Trichet)宣佈,從希臘、西班牙、義大利和葡萄牙買入國債的決定時,受到了相對強大的歐元區國家的猛烈抨擊,其中包括德國。
這些國家擔心,特裏謝此舉將使得通貨膨脹雪上加霜,但相對弱小的經濟體顯然需要歐洲央行的支援,以使其借貸成本降低。正如《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歐洲版的布魯塞爾博客(Brussels blog)在上述報導中指出的,這一決定出臺後,國際輿論正在探討,歐洲央行是否仍在盡力抵禦通貨膨脹,是否仍在捍衛其作為反通漲鬥士的聲譽。歐元區成員國最初同聲共氣,才建立了歐元體系,而今天,這場對於特裏謝應否繼續執掌歐洲央行的爭論,摧毀了孕育出歐元的土壤。不過,這並沒有傷及歐元本身,畢竟,歐盟對這套貨幣體系投入了太多人力、物力、財力,至少現在還不能拋棄它。
那麼,歐元是否面臨滅亡的威脅?有歐洲央行援助計畫在背後力挺,短期內不大可能。不過,救援計畫的確削弱了歐元超越美元,成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可能性。實際上,它使歐元有可能被重新估值,甚至可能持續下滑,跌破歐元兌美元匯率的歷史低點。看來,格林斯潘又錯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