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星亞洲研究部 2010/10/01
受到預期人民幣升值以及中國經濟仍可維持高增長的趨勢之下,投資人購買人民幣資產或投資與中國相關的股票已是目前市場趨勢,而台灣投資人目前多藉由基金投資,或是投資中國A股等相關概念證券或商品,來進行相關的中國佈局。近來,中國市場對於吸引海外資金動作頻頻,不僅中國QDII開始涉水於香港推出海外A股ETF,而小QFII的推動,更使得境外人民幣基金產品起飛如箭在弦,對於想佈局中國A股的投資人來說,的確是個好消息。我們觀察近來中資機構在香港所欲積極推出的兩類中國A股基金產品,並將相關訊息整理如下,提供給投資人做參考。
類型一》海外A股ETF
對於看好中國A股市場的投資人來說,這類產品一點也不陌生。在香港,海外A股ETF這類產品其實已行之有年,在2004年11月,巴克萊旗下的ETF品牌-安碩,便在香港交易所推出了ishares安碩新華富時A50中國指數ETF(簡稱A50)。由於這是第一檔為境外投資者設計的A股市場ETF產品,其知名度與規模都最大,總資產超過500億港元。雖然,08年金融危機之後,香港市場的A股ETF發行停滯,但在2009年後,A股ETF市場又熱絡了起來,包括中銀保誠發行了旗下第二檔A股基金標智上證50ETF,安碩和德意志銀行亦發行了一系列的A股ETF產品。而在台灣,寶來投信於09年發行了連結標智滬深300的「寶滬深」,目前更是台股流通量最大的境外ETF。
今年以來,中國內地的中資機構推出海外A股ETF的速度也有加快的趨勢。今年1月29日,中金公司在香港發行了中金深證100指數基金,該產品是第一檔由內地金融機構於境外發行的ETF。今年5月,中國平安旗下的中國平安資產管理(香港)也加入海外ETF市場,發行了普盛CSIR50。今年7月,大成國際的「大成中證中國內地消費ETF」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交易,使得香港目前的A股ETF增加至24檔之多(表一),也讓投資人有了更多的選擇。
不過,投資人要注意的是,中國內地機構所發行的A股ETF的費率成本,通常會比母公司擁有QFII額度的基金相對來的高。舉例來說,大成中國內地消費ETF的管理費為0.99%,而德意志銀行旗下的中國A股基金管理費僅為0.5%。然不論是外資或是還是內資機構所發行的A股ETF並不直接投資A股,而是盡可能複製在上海及深圳交易所掛牌買賣的相關A股走勢,並通過QFII機構的產品來投資A股。這對於不具QFII額度的中資機構來說流程較為複雜,而這類產品發行時以港元而非人民幣計價,中間又涉及到匯率問題,成本也隨之上升。所以建議投資人在做選擇時,需謹慎比較此類產品的費率結構和產品的投資內容等相關問題。類型二》小QFII與人民幣基金商品
而另一類型的A股基金產品,與市場投資人所引頸而盼的「小QFII」相關。所謂小QFII,主要是指境外人民幣通過在港中資證券及基金公司投資A股市場,即放寬境外人民幣或外匯經由此類機構去內地投資A股等市場。雖然目前小QFII具體操作法規未出台,但市場十分看好,認為小QFII將給境外資金開闢另一條投資通道。同時,它不會分流現有QFII額度,而是擁有單獨的額度。
而值得注意的是,小QFII與QFII最大的不同點在於QFII所募集的是境外美元,而小QFII則是人民幣,所以小QFII的不僅申請門檻較QFII低,更重要的是,申請到小QFII額度的在港中資券商可以推出與中國A股相關的基金產品,優先搶占人民幣零售基金市場。
日前,第一檔海外的人民幣基金-「海通環球人民幣收益基金」已於今年8月7日於香港開賣,該基金是大陸和香港於7月中旬簽署協議,取消在香港使用和流通人民幣限制措施後,第一個在市場上出現的人民幣基金產品。雖然,該檔海外人民幣基金的投資標的為目前總規模不到400億元的香港人民幣債券市場,但其銷售成績相當理想,而多家基金公司及其在港的中資金融機構,也在看好中國經濟成長、人民幣匯率上漲的趨勢下,紛紛醞釀推出同類型產品,以滿足投資人對人民幣基金產品的強勁需求。海通證券更估計在一年內,在香港的人民幣計價基金規模將超過人民幣2,000億元。
截至目前為止,已有包含申銀萬國、國泰君安及華泰金融在內等逾10家香港中資券商向證監會報送「小QFII」方案,而對於中國A股市場報有高度熱情的投資人來說,小QFII獲批後所推出的相關人民幣基金產品必將引發搶購熱潮。
目前,海外資金投資中國A股的途徑有限,投資人可密切注意小QFII機制的最新動態,倘若中資機構擁有小QFII通道,即可直接發行海外人民幣公募基金,屆時可能影響海外A股ETF市場的生態格局,相關產品的費率結構也可能會因此而降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