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14 工商時報
整個5月,上海的便利商店業最熱門的話題就是統一7-11正式揮軍前進上海,便利商店內人氣指數最高的角落就是7-11的快餐島,像是台灣自助餐的快炒飯盒。對上海居民來說是,台灣來的便利商店總是有驚喜,這是在本地的便利商店找不到的樂趣。
位於上海徐家匯天鑰橋路的統一7-11超商騰飛店,蔡依林唱的7-11「和世界作鄰居」主題曲24小時播放,大學生店員總是大聲喊出「歡迎光臨」。從7-11走過4、5家店面就站在全家便利商店的門口,台灣熟悉的「叮咚」聲立刻灌入耳中。
過馬路,走到7-11斜對面的羅森(LAWSON)便利商店,進門沒有聲音,聽不到歡迎光臨,就連店員算錢打收銀機都是無聲的。台資便利商店和陸資便利商店截然不同的經營方式,已經對陸資便利商店帶來衝擊與壓力。
超商買自助餐 上海市民鮮體驗
上海是中國的便利商店最多也最發達的地區,更是一級戰區,從1995年中國准許便利商店經營,上海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目前上海大大小小的便利商店已經超過7,000家,最新加入戰場的是來自台灣的統一7-11,先開4家店和上海居民搏感情,統一打算在3年內要在上海展店165家。現在統一超商上海的營運長蘇嘉麒每天忙著到處看合適的店面,一年要開設55家直營店的壓力,對統一超商上海的團隊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
4月底開幕來,統一7-11在上海營業的4家便利商店,成為各家便利商店業者微服出巡考察的重要景點,因為統一7-11將北京7-11店中相當有特色的快餐島引到上海。
每天中午和傍晚快餐島就推出當天的12道菜,每份便當的飯量大約是兩碗,符合上海人的大食量。在便利商店賣台灣自助餐式的飯盒,對上海人來說是件新鮮事。
一個多月來,抱著看熱鬧的心情進門的上海居民,對於到便利商店買份熱騰騰的飯盒有著初體驗的新奇感,最便宜的一道菜是4元人民幣,最貴的一道菜是8元人民幣,兩三道菜一個飯盒,大概最便宜要新台幣近60元。這對人均所得將近9,000美元的上海市民是花得起的消費。
2004年就到上海開店的全家便利商店,當時每天的流量人次約為600人,經過5年的摸索,迎合上海居民的習慣,目前每天平均每家店的流量人次約為1,000人,高峰時可以達到1,200人次。每家店每天可以賣出100粒包子,賣出100個麵包,對台灣的便利商店而言,是很難想像的數字,對上海的陸資便利商店來說,也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
兩岸便利商店 風格大不同
全家便利商店目前在大上海地區約有200家,其中在上海最高樓環球金融大廈的二樓是全家便利商店的二代店型,全家打算在上海推出不同於台灣、更有時尚味與國際化的FU。因為方便與衛生,上海的廣大老外們很愛到便利商店解決日常生活所需。
從2000年台灣潤泰集團旗下的喜士多進軍上海開始,2004年的全家,2009年的統一7-11,台資的便利商店帶給陸資便利商店是一波波的驚訝與衝擊,最大的壓力是來自於經營模式。台資便利商店整家店面很明亮,很乾淨,店員普遍很年輕有活力。而陸資便利商店多半是暗暗的、髒髒的、舊舊的,店員大部分都是大嬸阿姨,總讓人覺得提不起勁。
台資的便利商店加總起來目前店數距離1,000家還有一段距離,2011年預計全家在上海將會有500家的店面。台資和陸資便利商店相比,很像是大衛與巨人的關係,但是當80後的新生代習慣走進喜士多、全家和統一7-11,買飲料買飯盒買雜誌時,陸資便利商店就面臨極大的考驗。
從1996年中日合資的上海華聯羅森(LAWSON)在上海的第一家店開始,中國的每家便利商店就在複製羅森,外觀與經營模式都是仿羅森版本。
台資超商應有盡有 陸資壓力好大
羅森便利商店將關東煮引進到上海,13年來,上海每家便利商店一定要賣關東煮。台資的便利商店當然也有關東煮,但種類與口味就比陸資多樣化。就連60、70歲的老上海人都開始對這些陸資便利商店的商品感到有些膩了,轉而到台資的便利商店瞧瞧。全家和喜士多的店面從去年就開始賺錢了,但長期來部分陸資便利商店卻始終在虧損。
當辦公大樓上班族與年輕世代以及外國人喜歡每天到台資的便利商店消費,數量占優勢的陸資便利商店勢必會緊張,因為消費者接受台灣便利商店業者的經營模式以及經營的品質,台資的便利商店對陸資便利商店來說,是一場每天都在上演的革命性的新作法。未來10年台資的便利商店很可能會改變上海民眾的生活習慣,恐怕也會帶給陸資的便利商店經營管理上不小的調整。
上海便利商店每年商機約新台幣800億元,台資的便利商店在上海分布,像小蝦米對抗大鯨魚,但現在大鯨魚已經不敢忽視眼前這幾隻活跳跳的小蝦,或許有一天小蝦米會變成雄霸黃浦江的大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